专注于推进我国健康长寿事业发展的权威学术组织——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于9月13日在京发布系列益于老年群体健康长寿的成果和举措,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其中,《写给中国人的健康百岁书:健康长寿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向社会公开发售,这本汇集九大学科视角、23位国内顶尖专家观点的权威读本,展示了属于中国人独有的健康长寿方案。
健康长寿专家共识弥补学术空白
中国在世纪之交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0岁以上进入了长寿时代,但并未进入健康长寿时代,健康长寿仍是我国的短板和弱项,长寿不健康的问题依然突出。据国家卫健委统计,当前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5亿,其中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接近1.8亿,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超过4000万。除了慢性病之外,老年人随着年事渐长,免疫力下降,受传染性疾病感染的风险也会有所增加。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也对老年人的健康有着重大威胁。
健康长寿已成为政府、社会、全龄人群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于健康老龄化形势、任务及对策的探讨和研究也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课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一直以传播和呼吁积极应对老龄化、推进健康中国战略为使命。经过长时间的组织和酝酿,2020年,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以其权威、强大的学术号召力和使命担当,团结组织了人口学、老年学、经济学、社会学、老年医学、中医学、心理学、地理学等学科领域的23位著名专家,为读者贡献出了权威、专业的健康长寿权威知识读本——《写给中国人的健康百岁书:健康长寿专家共识》。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名誉会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邬沧萍教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会长、国医大师、中西医结合学泰斗陈可冀院士为本书亲自作序推荐。
共识通过专业研究或临床经验或实证考察,权威总结健康长寿的经验和方法,从九大学科视角和多个专业角度对健康长寿进行专业解读。本书的《健康长寿专家共识》报告篇,创新性、系统性地发布了健康长寿的六大专家共识和两大重要指标体系,填补了学术空白,对推进健康长寿发展和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性均具有积极的开拓性价值。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表示:“健康长寿专家共识在国内尚属先行,当前还没有一本比该共识更权威更全面的健康长寿图书。”他表示,健康长寿是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现实中与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都直接有关,而理论上却对健康长寿没有统一的认识,学会从自身责任和能力出发开展此问题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未来仍将开展更深入的研究。
百名老龄智库专家助推健康老龄化
据介绍,《健康长寿专家共识》的面世,是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长期注重专家智库建设的成果。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学科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阵容强大门类基本齐全的专家队伍,特别在老年医学、老年社会学等方面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发布会当天,以“健康老龄化的形势、任务与对策”为主题的老龄智库专家研讨会同期举行。老龄智库是学会的内设学术机构,自2015年成立以来,老龄智库在理论研究、政策建言、社会服务、评估认证、舆论导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研讨会上,来自多学科领域的专家们就“健康老龄化的形势、任务与对策”进行了经验分享并展开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学会副会长杜鹏:老龄问题已经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到底如何去解决,如何去建立一个应对的策略和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多学科的研究。譬如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我们保障了老年人群不受感染的安全,但是在相对封闭的社区和养老机构的环境中,又导致一些心理健康以及医养结合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克服原来仅仅从某一个学科领域去提供知识的局限,进一步加强多学科的研究。
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邬沧萍:社会发展有规律,人类长寿也有规律。存在决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类健康长寿也是由存在决定的。存在包括自然生态环境,更重要是社会生态环境。对于健康长寿来讲,社会生态环境包括宏观的社会制度,中观的医保、社保,微观的人际关系等。我们经常说仁者寿,勤者寿,乐者寿。现在经过研究后,慢慢把智者寿也加进百岁健康长寿中。智者寿不单是学位、学问高,更是认知能力高。以阿尔茨海默症为例,除了与营养和生活方式有关,很重要的是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一生的经历,是认知能力。老年生活就是人这一辈子社会生活的检查。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人口老龄化就是群体老化的过程,实现从个体长寿到群体长寿的转型,构建健康长寿的老龄社会,要从五个方面发力。第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二,要以健康中国建设为契机,加快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第三,要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第四,要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动智慧养老,把智慧养老与传统的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模式有机融合,与养老人文精神有机融合,实现技术精度与人文温度的高度融合;第五,从物理环境、文化环境、虚拟环境三方面入手:加快适老宜居环境建设;加强老年友好文化环境建设以及老年友好技术环境建设。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数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李德顺:老龄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群,不是一个单独的问题。健康长寿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环境条件,也有健康长寿的主体即老年人自己的问题,能不能健康长寿,老年人主体占主导地立。我与我爱人曾经先后照顾过五位老人,其中有两位超过100岁,三位超过80岁,在同样的生活条件下,我观察他们长寿的秘诀就是心态。同时,社会环境条件对老年人提供的不仅仅是“照顾”,而是让老年人主体发挥更多的潜能,自立自信生活更有助于健康长寿,不要让老人觉得自己成为社会负担,老人也不能觉得社会亏欠自己,才有利于长寿。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学会副会长陆杰华:从社会学角度看健康养老,健康长寿时代的治理原则是关注公平和平等,关注权利和尊严,从全生命周期去看健康。健康长寿需要关注五个方面,第一,关注多元的制度体系,包括政府、社会、市场、家庭与个人;第二,关注长寿红利与可持续发展,越健康越富有、越有资本;第三,关注技术进步和年龄友好。这次疫情中到处需要的健康码将很多老人排斥在外,制定政策的年轻人并没有考虑到老龄人群的需要;第四,关注家庭功能和文化变迁,家庭功能的弱化对老年人养老是一大挑战;第五,关注健康不平等,我们不仅关注健康结果的不平等,还要关注起点与过程的不平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李军:从经济学看养老,养老是一个代际交换的过程,养老就是用年轻时的货币来兑换年老的食物。如何增进健康长寿,可以从四个方面思考。第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相关老年健康投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第二,用经济政策去激励对健康老龄的重视,比如说设定一个标准体重,从经济政策上给予奖励,激发人们更好的锻炼;第三,挖掘老年人的健康产业,发展老龄产业、长寿产业;第四,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体制保障。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学会脑疾病分会主任委员陈彪:群体长寿的主要原因是婴儿死亡率降低、意外降低、传染病减少,所以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长寿是社会必然的过程,只要社会进步就会有长寿。老年医学的核心为连续和管理,连续体现在医治好病、生活的好,死的有尊严三方面,管理则体现为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差异化的机制和模式。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未来十年的老年研究方向是综合照护,什么是老年综合照护,指的就是针对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管理,每个人都参与社会综合寿命的延长,以更加开放共享的环境为老人健康长寿赋能。
随着人口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新时代发展需求,老龄智库进行了专业以及人员的调整、完善和补充,重组形成新一届百余人规模的老龄智库专家委员会,旨在为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贡献更积极的力量。
发布“健康中国·老年守护”计划
值得肯定的是,作为国家一级社会团体,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挥医疗资源优势和雄厚的专家优势,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涌现出一批具有社会担当的专家学者线上科普答疑,受到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广泛好评。
与此同时,疫情以来,短视频对银发人群时间抢占最突出,尤其是健康养生等方向的短视频深得老年人亲睐。为了将学会诸多专家智库的智力成果惠及更广大的公众群体,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与快手短视频平台达成战略合作,联合专家学者,共同发起“健康中国·老年守护”计划,深入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体现“学术为本,服务社会”的初心和使命。
在“健康中国·老年守护”计划启动仪式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疗与大健康分会、眼科分会、营养分会的知名专家首批入驻快手平台,分别从脑卒中防治、眼部健康科普、老年营养支持方向,响应“健康中国·老年守护”计划。共建良性老年网络环境,共同守护老年人身心健康。此外,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组织学会重量级专家学者共同打造《健康长寿大家谈》短视频,也将首先在快手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