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 郭岩峰校长
中职人才是养老服务专业最基层的专业人才。边远山区的初中职业技术院校,已经特别少了,中等职业学校基本上从高中起步。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和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是3+2的中高职衔接单位。给大家报一个数字,2017届的学生,只有一个学生考了3+2;2018年还办着专业,但是没有学生。为什么没有?因为北京的孩子基本上不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是北京市第一所独立设置的职业高中,主要是生活服务类。烹饪专业最好,是骨干专业。目前北京五星级酒店70-80%的厨师长、行政总厨来自这个学校。我希望未来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也来自这个学校,但是这真是任重而道远。当初在开展专业建设的时候,经过专家的论证和前期调研,认为是不可行的。但是为什么还要干呢?因为朝阳区和西城区是全国的养老产业实验区,区委区政府要响应号召,要在中职人才做一些工作。当时我们没有教师,让酒店管理专业副主任牵头承担养老服务专业的建设工作,师资匮乏,实训基地也没有,课程也没有。专业被批准时,我们临时组建了一批老师,和著名的养老企业乐成养老进行合作。前期和乐成合作,在课程、专家资源上进行了很多建设,整个专业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和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发展起来的。
2019年,我们智能养老服务专业获得批准,去年也招了一部分学生。为什么这个专业人才少?尽管我们办起来了,但是还是一个特别小的规模。尽管这样,我们专门拿出一个校区,在北京工业大学对面的双龙校区做养老专业。现在放进了一些高三的学生,因为学生太少了。2015年16人,去年才19人,真的非常艰难。这方面很多都是在进行京津冀合作,还有在渠首(南阳)合作的学校送来的学生,北京学生非常少。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只有一个学生,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北京户口,没法进行3+2,只能是采取回外省考试的方式,考到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燕郊校区,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办学历程非常艰难。我们当然也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入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做了很多。包括让学生更多的参与社会的服务,去养老院帮带老人一起去参观、去公园郊游等等,这实际上是一个陪护的过程。还去企业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
从培养成果来看,现在毕业了3届学生,应该是不到60个人,去了很多的民企、国企、合资企业、养老机构、养老用品单位,也有做3+2的。有不少学生因为家不在北京,回到本省考试之后,跑到了周边的其他校区,也有出国留学的。目前,有小庄医院的护士,还有第二福利院的社工,还有做销售的,还有去加拿大升学的,还有很多。现在有记录的做养老护理员的就这些。从就业情况来看,应该说是特别抢手,只要愿意去,一定会有人招你,并且有的学生的收入还是非常高的。从南阳招的那个孩子,目前月薪也基本上一万多将近2万,他做销售经理还有提成,了解一下之后,感觉还是非常欣慰的。
在社会培训方面和合作企业做了一些工作。专门拿出几百平米的地方为周边的社区、为企业、为中小学生、包括周边的老人做了一些社会服务工作。提到办学实力,不能谈实力,至少我们开起来了,在生源这么少的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坚持像一个婴儿一样给保育好、培育好。我相信,随着中国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养老产业战略的发展,养老服务专业会越办越好。目前北京开这个专业的不少,但是招生难,能够像我校这样专业独立开班的还是唯一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养老服务专业从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目前,我们的实名老师基本上都是双师型的,还是做了一些工作。招生的瓶颈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另外,关于师资队伍的结构,很多都是转型过来的,北京生源少,事业单位进人特别困难,所以,很难让高校毕业生进来。我们这些转型而来的老师,能力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特别期望转型的老师到企业中去实践,但是走进企业也不容易,还存在工学矛盾等问题。我们的实训基地也需要进行智能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