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美国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03-31
来源:养老人才
浏览:787

美国高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对我国的启示

 

据预测,到 2030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将达到 25%左右。在“未富先老”的压力下,老龄化加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特征。未来我国的养老业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养老服务专门人才的培养变得日益重要。在养老服务业和养老教育方面,美国是先发国家和先进国家。考虑到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中国高校在培养养老服务人才上还有许多不足,因此借鉴美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对标其养老人才培养发展历程,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途径。

 

1.树立追求卓越、服务社会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理念

在我国,由于过去人们对养老服务的需求较为单一,对养老服务从业者的专业水平要求并不高,所以,养老服务人才在人们心目中的社会地位较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从事养老服务不够体面,而且行业发展空间小,前途堪忧,主观上不愿意报考养老服务专业,导致相关高校招生少,甚至招不到学生。调查发现,2012—2014 年,连续 3 年开展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招生工作的院校仅有 20 多所,在校生平均人数只有 84 名,22.%以上的院校该专业在校生人数不足 50 名,另有超过 22.%的院校无在校生。因此,对于中国高校而言,做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首要工作就是以服务老人、服务社会为核心理念,以促进就业、提高质量为方向,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和社会氛围,提高学生对养老服务职业的认同度,从而培养出尊老敬老、以人为本、服务第一、爱岗敬业的高质素养老服务人才。

 

2.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美国一流大学已经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博士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养老服务相关学科专业设置较完善,学历升迁通道顺畅,培养计划灵活,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在 20 世纪末期才有几所高职院校开始试图开办老年服务相关专业,如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和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到 2020 年,我国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 279所,占全国高职院校的 19.61%,培养规模还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国内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不够健全,以职业教育为主,层次较低,只有少数高校有老年学或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的硕士点和博士点,每年招收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名额有限,缺乏充足的人才学历层次升迁的平台。同时,专业设置不够完备,有些高校单独设置了老年学专业,如中国人民大学;有些则在护理学院或社会学院下设老年学研究方向,如兰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因此,今后我国在大力发展现有中、高等养老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可以积极探索养老服务专业本、硕、博教育。适当增加全国社会工作、护理等专业学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支持研究型大学优先在社会学、老年学、护理学等博士招生专业下增设养老研究方向,形成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3.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相关专业科研与实践

美国一流大学通过与政府、社会组织和民间机构的合作,开展促进学生专业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将教学、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实地教育、社区的实践教学打通;不仅建设了众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而且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提升了社会服务与辐射带动能力。

我国由于高校和企业存在价值观念、合作目标、利益分配上的冲突,所以产学研合作不畅。我国许多院校尽管已经进行了校企合作等有益的尝试,但是在合作方式、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有待加强。同时,由于我国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不够成熟,养老机构实力参差不齐,所以养老服务人才实习实训体系建设水平有待提高。产学研合作流于形式、科研基地和培养基地严重不足,极大地阻碍了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层次的提高。对此,我国高校需要打破养老服务教育和养老服务行业企业之间的“沟通壁垒”,继续加强与养老服务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关系,不断开拓新的实习实训基地,形成良性互动。

 

来源:养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