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支机构动态
“智慧养老、智慧中医与阿尔兹海默症诊疗数据应用及产业化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10-28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浏览:6266

2022年10月26日,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疗与大健康分会、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联合举办的“智慧养老、智慧中医与阿尔兹海默症诊疗数据应用及产业化论坛”,在线上成功举办,主题为如何应用医疗健康大数据,加快智慧中医建设。论坛聚焦大数据在智慧中医与阿尔兹海默症诊疗中应用,探索检测、诊断、治疗三维一体的慢病管理模式创新,探讨居家养老、社团社区帮老、科技助老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同时为大健康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新途径和新方案。论坛由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姚远主持。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的领导,相关研发机构及企业家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这次论坛是“医疗健康大数据特色诊疗创新模式”系列活动的第七场,逾万名受众聆听了本次论坛。

微信图片_20221028170039.jpg

在“专题研讨”环节中,九三学社中央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感器与物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疗与大健康分会主任委员郭源生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养老中的应用》的报告,在分析了我国人口结构与老龄化的分布状况、人口的建康现状与养老、医疗资源配置现状的基础上,多维度、网格化、矩阵式地表达了人体生理参数指标与病理数据的关系模型,创新性地提出了检测、诊断、治疗三维一体的数字化技术思路与挖掘健康大数据模型方法,以及慢病监测服务理念与智慧养老新模式及方案。分享了智慧养老的共性十大基础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可用于居家养老的智能化穿戴产品类型及数字化技术与装备,以及可用于智慧养老的家庭版的服务型机器人,提出了居家养老、社团社区帮老、科技助老的平台架构方案与服务模式创新思路,用全程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构架和体系来管理全民化的大健康,并通过以政府、医院、企业分别主导的三个不同形态的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提出了政府指导、医院支撑、企业运营维护的三维一体的新型平台模式,以及“未病先知”与“未病先治”、“我的健康我知道,我的健康我管理”新路径。使居家养老真正实现的智能化和智慧化,特别是独居老人无顾虑、恐惧和担忧,让老年人生活健康有安全、欢乐有尊严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锷,作了题为《基于脑电脑电图的精神和神经疾病诊断方法》的报告,以全新的理念和方法,通俗易懂、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阿尔兹海默症机理与形态,早起发现与判断的科学性依据和理论方法;指出了当今世界对海默症病理判断理论误区和方法难点。创新性地提出“非线性”算法理论,创立了可分析判断不同病症与阶段程度的智能化方法模型。将犹如海洋“湍流”般的脑电波形与繁杂的海默症病理波形拟合与甄别区分,并用简洁明快图形法,设计出甄别和拟合表达不同病症和不同阶段的图谱数据。黄院士还展示了亲自设计的可用于临床的“阿尔兹海默症”诊疗仪设备,通过人体脑电波检测与分析,及时准确地扑捉和抓取病变的脑电参数信息,为医生及海默症患者提供早发现、早判断、早干预、早治疗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他认为目前精神和一些与脑有关的神经疾病的诊断,要靠“行为观察和患者主诉”,这根本不是客观的、定量的循证医学,致使精神疾病诊疗停滞不前。而利用非线性高维全息谱(Hilbert Holo-Spectral Analysis)理论和分析方法,可以清晰地看清大脑信号的内在规律,直接应用于精神疾病诊疗对神经、精神类疾病精准定量的判别。这种基于电磁信号量化脑的动态功能的电医药工业,如果能在我国迅速产业化,将在国际上率先引领精神与心理类疾病从化学药品治疗向物理“药品”转型,服务于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释放该理论突破所带来的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暨南大学医学部主任,精准医学研究院院长、主任医生罗良平教授,作了题为《阿尔兹海默症临床研究概况与趋势》的报告,系统性地阐述并介绍了国际社会对阿尔兹海默症的认知与重视现状,易发病地区、人群以及分布情况,各国患者群体比例和统计状况,以及海默症的发病机理、特点、分类、诊断治疗标准、诊疗指南、诊断评估以及治疗进展情况。通过脑部病理区划分和脑电波形分析,诠释了海默症早期症状与发病特征,创新性提出了分析模型与诊断治疗新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原副院长郭明华教授,作了题为《阿尔兹海默照护家园的理念创新及特色的建立》的报告,她从应用实操的视角,介绍了如何做阿尔兹海默病的全周期照护社区,通过西安鹏瑞利知智照护家园的实际案例和创新理念,并按照个性化特征和需求,建立多学科、持续性、包容性社区支持等照护模式,以及精准化的失智症管理方案,搭建出失智长者单元组团式的生活方式,让失智长者能享有“正常的生活”,鼓励失智长者建立社交生活,而非是“圈养”式养老。同时,采用中医中药,集中医针灸理疗和药膳养生于一体,创新智慧化养老模式,建立微养平台,努力达到他们提出的目标:打造出流阿尔兹海默病“照护标杆”示范与样板项目,让失智长者能够有尊严、自由、安全的生活。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兼功能成像研究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方继良,作了《记忆力下降居家治疗新方法——耳穴表皮微电流刺激术》的报告,他的报告从轻度认知障碍与痴呆的、神经调控技术——迷走神经刺激以及团队的研究成果几个方面展开。他认为,记忆力减退常见,也是痴呆早期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明显表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延缓MCI向老年痴呆的发展,减少痴呆症发病率,但目前指南尚未有可推荐的药物疗法。近年来,发现神经调控技术对MCI有一定的疗效,耳穴表皮微电流刺激技术(taVNS)结合了中西医原理,他所带领的团队最新的研究初步证实了taVNS可改善MCI症状及调制了脑功能,特别是对减退的记忆力有益,其可能成为居家简易的非药物绿色疗法。

北京十方泰和中医医学研究院院长、第二届全国针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疗与大健康分会常务理事杜冰,作了题为《中医智能化——十方泰和经络穴位侧评分析仪应用》的报告,他介绍了由北京十方泰和与中医医学研究院主持的“经络穴位测量分析仪”项目的原理、优势、应用及展望。他认为,十二正经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诊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十二原穴又是每条正经上最重要的穴位,五脏发生病变,就会反映到十二原穴上。通过测量研究原穴的伏安特性,进而测定经络穴位的虚实寒热,则能辩识经络、脏腑及身心的健康态势。该项科研成果,形成了经络原穴伏安特性的检测和诊断方法,并据此方法制定治疗和养生方案,为中医标准化和现代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为实现中医智慧健康和智慧养老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和科技支撑。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张东,作了题为《脉诊、望诊、问诊中医治疗系统》的报告。他谈到,目前智慧医疗、远程医疗的现状是,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中国的患者会越来越多。而中国医生少,名医就更少,而名中医尤其少。但中国的老百姓都想看名医,所以即使看病难,中国的患者也都愿意去知名的大医院看知名医生,看中医都想找国医大师。名医、名中医多在北京、上海等有限的几个城市,中国地域广泛,老百姓看病要长途奔波,看病成本很高,所以看病难在中国是个长久的主题。由于人口老龄化,中国不得不进一步注重大健康和医疗,而尤其注重中医。中医医疗成本低,有自主知识产权,传递中华文明,中医越来越被重视。 中国在倾全力努力在人工智能方面站在世界高点, 望闻问切四诊仪器的研发让中医远程医疗成为可能,但其中脉诊仪器的研制最为困难,虽然中医研制中医脉诊仪器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但目前没有任何一个脉诊仪应用于临床,这其中存在很多问题,希望借助今天的先进科技技术为中医远程医疗助力。

四川中彝三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海平作了题为《三位一体中医经络激通疗法助推中医外治法进入新时代》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经络的历史渊源,介绍了从《易医》学到“三位一体中医经络激通疗法”以及三位一体经络激通疗法的创新和突破。他说,三位一体核心技术源于《易医》学和《生命空间》学,是根据阴阳五行和生命空间理论,中医辨证施治及药物归经原理构成,主要以“通督、平衡、导络”三大疗法。通过疏通任督二脉和十二正经上的相关穴位和经络,并以配伍,以外治内,由内治外,形成内外同治。经过15年的临床实践验,“三位一体中医经络激通疗法”的技术组合实用性强,省时省力,省人工而智能操作是该公司的自主研发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和设备,它以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应用广泛,疗效显著,绿色安全,无痛无创-无任何毒副作用。

中国网健康中国智库研究员、北京利安盛华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冯南海,作了题为《用数字前门,打造主动健康管理新生态》的报告,他结合2022年医疗行业面临的严峻现实,介绍了数字前门技术在打造主动健康管理新生态方面发挥的作用,认为数字前门技术的应用,需要顶层设计与底层应用相结合。在后疫情时代,需要科技与健康协同,创造主动健康管理新生态体检模式。利安科技创建居民主动健康管理数字前门,把实时数据转化为知识、方案和管理,打造了主动健康管理生态系统。

在“专家点评”环节中,上海徐汇区中心医院院长、上海互联网医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朱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医学装备处处长、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智慧医疗与大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张坚;北京医院、国家卫健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卫健委老年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蔡剑平;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器械学院原院长、研究生导师胡兆燕等,对演讲嘉宾的讲座内容和理念谈了各自的感想和体会,进行了互动式交流。同时,从智慧养老、智慧中医、网络平台服务、产品技术创新及应用、产业化实施方案和路径、政策支持方案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大家一致认为,围绕智慧养老的产业化进行探讨,话题很新颖,所提出的问题很有意义,大家怀着极大的兴趣聚精会神地聆听了各位专家的报告。各位专家的发言和交流质量高,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大家的收获非常大。在线上近一万多人的观看和留言反馈中,大家一致认为,第一,几位企业家所讲的智慧养老技术,如数字前门技术、家庭养老的远程监控技术、非药物治疗技术等,让大家看到了智慧养老、智慧中医技术的成熟度,非常有前途,希望尽快将相关的技术加以推广和运用,形成规模效应。第二,明确智慧养老与智慧医疗的区别,在技术实现方面,要聚焦检测、诊断、治疗三维一体的慢病管理模式与智慧养老理念和技术的创新;第三,在相关的技术突破方面,要围绕智慧养老,建立相关的多学术体系,这方面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将发挥积极的作用;第四,要注重标准,目前我国还没有智慧养老的质量、认定及服务标准,要加强标准的制订,否则智慧养老的产业化将很难实现。建议将国际标准化组织引进来。第五,要加快人才的储备,培养多领域、多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共同为健康中国作贡献。大家希望,今后多举办类似论坛,给大家提供相互研讨和学习的机会,感谢论坛的组织者。

在最后郭源生主任总结说,这次论坛主题明确,树立了全新的智慧养老新理念;提供了在智慧中医助力下,检测、诊断、治疗三维一体化的新模式与方案;挖掘出慢病监测与管理的多个创新产品技术和产业化途径;提出了争取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下,建设区域特色的示范工程与特色产业集群等具体可落地实施的途径与方案。展现了各位专家学者丰厚的知识积累和专业素养,以及长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表达了积极参与和关注老龄化社会现实问题的情怀,为解决当下和未来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社会重大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和方案,达到了本次论坛的各项预期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