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资讯
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亮点
发布时间:2021-11-26
来源:健康长寿分会
浏览:2352

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权威专家解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亮点

新华社记者 田晓航、赵久龙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11月24日发布,出台一揽子举措,着力解决老年人的“急难愁盼”,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意见有哪些亮点举措?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和专家。

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 分类提供养老服务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意见提出,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

“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告诉记者,在这项制度中,政府通过分类明确基本养老服务项目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保障标准、申请流程等,以表格形式向市场公布,并适时评估实施效果。

据了解,2017年,我国将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纳入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在广东、山东、安徽、贵州、江苏等省份试点基础上,目前,这项制度已具备了在全国推广的经验和条件。

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有什么好处?杜鹏认为,一方面,这是政府承担养老服务责任、厘清政府优先保障的养老服务内容的清单;另一方面,清单不但遴选出服务项目、保障机制,还会有相应的持续支持政策。此外,清单明确了鼓励措施和支持的重点,市场也就明确了投入的方向。

“这项制度有助于精准对接养老服务需求,同时促进养老服务市场发展,提高养老服务效率,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杜鹏说。

突破失能老人照护瓶颈 满足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约有4000万人。这些老年人的照护难题,可谓养老服务业的“难中之难”。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静说,解决失能老人照护难题,要从关口前移加强失能的综合防控、完善全链条长期照护服务模式、推进支持性环境建设等方面突破,而意见提出的发展“互联网+照护服务”等举措,也是突破瓶颈的关键。

“健康服务需求是当前养老服务中的核心短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研究员冯文猛说,由其团队近些年持续进行的大样本数据调查显示,群众自诉最缺乏的两项养老服务分别是上门医疗和疾病监测紧急救助。

如何聚焦解决老年人健康养老最紧迫的问题,推进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意见提出扩大医联体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的范围等举措。冯文猛认为,意见用大篇幅对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作出了具体部署和安排,为健康养老提供了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持。

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一系列政策举措正在路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介绍,“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即将出台,国家卫生健康委还将陆续出台进一步加强老年健康服务、加强失能老年人照护工作、加快医养结合发展等方面的政策文件。

拓展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

冯文猛说,从全球实践看,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为老年人群体提供充分的为老服务,包括养老服务、健康支撑、精神关爱等,这也是近些年我国老龄工作推进的重点任务;在经过第一阶段形成较为完善的为老服务体系之后,第二阶段开始侧重对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

“意见将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单独作为一大方面提出,相当于把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二阶段的任务同时提了出来。”冯文猛说。

接受教育是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方面。针对近年来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等现象,意见提出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依托国家开放大学筹建国家老年大学等举措。

杜鹏表示,我国老年人的教育素质不断提高,老年教育体系、老年人受教育模式和以往也有很大不同。“发展老年教育能够满足老年人迫切的学习需求,并帮助未‘触网’的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中超半数为低龄老年人,他们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的优势,身体状况尚佳,发挥余热和作用的潜力较大。如何满足他们“退而不休”的意愿?

意见提出,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和社区家政服务、公共场所服务管理等行业,探索适合老年人灵活就业的模式。冯文猛认为,灵活就业体现了不少老年人的意愿,也是当前较为现实的选择,为老年人增加收入提供了途径,也方便了市场为老年人创造就业机会。具体就业模式,仍需供需双方共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