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夕阳红,营养干预助力健康老龄化
中国食品报记者 蒋梅
日前,中国慢病管理大会在京举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学术年会以“老年慢病与营养干预”为主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期举办,30多位科研院校营养专家学者、养老机构负责人分享探讨老年慢病营养干预研究前沿发展与实践经验。
全方位推进老年营养改善
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6亿,在总人口中占比18.7%。老年人数量庞大,存在营养健康差异。在营养食品分会学术年会主旨论坛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于冬梅发布了中国老年营养十年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城市老年人除粮谷类、薯类食物、烹调油和烹调盐摄入量低于农村外,蔬菜、水果、畜禽肉类、蛋类、鱼虾类、奶类、大豆类及制品摄入量均高于农村。其中,畜肉摄入量农村呈上升趋势;奶类摄入量城市下降,农村上升;家庭烹调油盐摄入城乡一直处于高水平,农村摄入量大于城市。
于冬梅认为,老年人能量摄入充足,蔬菜、水果、奶类、豆类食物摄入需提高,膳食结构需优化;老年人微量营养素缺乏问题仍然存在;老年人低体重性营养不足问题持续改善,城乡差异逐步缩小;城乡老年人贫血状况显著改善;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城乡差异值得关注; 城乡肥胖率均提高,城市高于农村,城市、农村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农村老年人肥胖率增长幅度大;老年人血脂异常的城乡、性别差异需重视。
于冬梅建议,应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方位推进老年人营养改善;加强老年人营养健康监测,重视老年人营养状况评估方法研究与应用;加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和老年人膳食指南宣传教育;全社会动员,平衡膳食,科学防治营养相关慢性病,推动健康老龄化。
生活方式干预占据健康管理重要位置
人口老龄化带来高血压和糖尿病、血脂异常、骨质疏松、阿尔茨海默病和痴呆以及失能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管理是健康老龄化的必然要求,我国“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65岁及以上老人规范化健康管理率≥65%。健康管理要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过程干预,其中生活方式干预占据重要位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殷召雪在年会上分享了中外老年人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进展。他提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减盐减油、控烟、限酒、身体活动等。健康饮食包括地中海膳食、DASH、MIND。
据统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老年痴呆患者约有1507万,预计2030年将达2220万。一项新研究显示,长期坚持以绿叶蔬菜、鱼类、谷物等食物为主的MIND饮食,有助于保护老年人的记忆、预防痴呆症。 MIND饮食是地中海饮食与DASH(“阻止高血压饮食模式”的英文缩写)饮食的结合,地中海饮食以蔬菜、水果、杂粮、橄榄油、鱼类为主,DASH饮食则提倡多摄入蔬菜、水果、低脂乳制品等,同时建议限制摄入饱和脂肪与糖分。两者结合的MIND饮食建议人们多食用绿叶蔬菜、坚果、豆类、全谷类、鱼类和禽类食品,用橄榄油烹饪食品,并减少食用红肉、黄油、油炸食品、快餐等食品。
越来越多的国家根据本国特点推出健康管理政策、干预策略。殷召雪介绍,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包括每年为65 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进行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包括每天坚持MIND膳食模式等。
美国健康管理服务最大特点是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保险机构直接参与医疗机构的管理。保险公司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对参保人进行健康管理,健康管理费用主要由保险公司筹集。健康管理基本策略包括生活方式管理。
芬兰心血管疾病管理北卡项目被誉为心血管疾病干预成功的典范。其健康管理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生活行为干预等国家干预策略。项目与食品制造商和餐饮企业开展合作,帮助人们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增加蔬菜摄入。
英国全科医生进行健康管理,整合健康管理机构与社会照护机构共同提供健康促进、健康教育、饮食及营养服务。
展望慢病防治与营养干预未来,殷召雪表示,目前,大数据、信息化、智能健康监测设备和A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国养老领域。我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提出,促进互联网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智慧健康产业,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健康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
进食方式与顺序关乎健康
《中国老年糖尿病诊断指南(2021)》数据显示,中国老年糖尿病患病率达30.2%,老年糖尿病患者关注如何吃才能更好控制血糖。中国农业大学范志红教授对碳水化合物餐前负荷平抑餐后血糖的研究发现,调整进食方式、改变进食顺序的餐前负荷方法有助控制餐后血糖反应。试验发现,先吃半个苹果或梨,或者先喝杯牛奶,半小时后再开始吃饭。这样,餐后血糖反应就能大幅度压低。牛奶、豆浆、酸奶、肉类、鱼类、奶酪、蛋类、坚果、大豆、花生等蛋白质餐前负荷正餐前摄入少量宏量营养素或食物,时间间隔为15-60分钟,30分钟最佳,可降低餐后血糖反应,提升饱腹感。同理,餐前吃苹果、橙子、梨三种水果均有效但仍以苹果最佳。范志红说,淀粉负荷也可降低负荷食物的血糖指数,提升负荷食物的营养价值。“米饭餐前30分钟食用亦有效。这些负荷食物应用于老年人中的意义在于淀粉类食物廉价易得,水果接受性好,便于日常操作。”
膳食质构分级主要应用于临床患者和机构护理老人,对于吞咽障碍者可显著降低误吸风险,减少吸入性肺炎发生。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副主任吴骐华结合自己十几年养老工作实践认为,膳食质构标准针对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与饮食(功能训练)营养摄入密度息息相关。设计个性化膳食要关注食材的特性质构,结合生理特征使患者安全吞咽。膳食设计及加工应坚持不改变食物原有的味道,坚持不破坏食物营养成分,可以改变食物的物理特性,包括硬的变软,像果泥等便于咀嚼和吞咽;稀的增稠,在水、饮料、果汁、牛奶中加入食品功能调整剂,增加食物的黏稠度,降低食物在咽喉和食管中流动的速度;避免异相夹杂,不把固体和液体混合在一起食用,同时尽量避免容易液固分相的食物等,利于老人咀嚼、吞咽、消化。
丰富老年食品推进产业发展
我国老龄化人群跨越多个代际,不同的时代背景塑造了截然不同的三代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营养食品分会主任付萍称之为“新三代老人”。2021年WAVEMARK“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潜藏价值”系列调查,对老年食品市场消费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城市老年群体逾七成处于中高收入水平,一到三线城市老龄化群体家庭月收入达到8291元,老年食品、营养保健品消费稳定、市场潜力巨大。
付萍说,市场上虽然出现越来越多容易咀嚼、消化、吸收的预包装食品,中老年奶粉、调制乳市场份额快速增加,但适合老年人的食品还是相对缺乏比较单一,市售预包装老年食品中,饼干糕点类产品占47%,老年人早餐近一半是粥糊类。
针对老年食品的分类与标准,付萍对记者说,“老年食品”并不是一个特定食品的类别,只要该产品适合中老年人群,在任何食品包装上都可以标示“中老年食品”“老年食品”,不局限于某些类型的食品。但不可否认,老年食品缺乏相应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产业发展。“我国的预包装食品有着严格的分类、相应的标准,比如月饼执行的标准为GB/T 19855,饼干的标准为GB 7100-2015,果冻的标准为GB 19299-2015,但并没有老年预包装特护食品这个类别,因此如果要生产适应吞咽功能障碍的特护食品,只能采用‘果冻’的国家标准。目前市场上有一款很好的特护食品,产品类别属于‘果冻’。老人一看以为是儿童食品,根本不买。现在主打减肥市场,卖得非常火。飞机的头等舱也有提供,可真正需要的老人并不知道。”付萍表示,固体饮料采用备案管理,主要分为蛋白型固体饮料(包含氨基酸饮料)和普通型固体饮料,其中的复合蛋白固体饮料经营养强化接近全营养食品,但名称必须是“固体饮料”。老年人很不理解,看着包装上大大的“固体饮料”四个字犯迷糊。
付萍强调,普通老年食品研发关键点在于产品类型丰富、口味形式多样、充分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方便、快捷。对于咀嚼和消化能力下降等特殊生理需求,以及代谢紊乱、肌肉萎缩、骨量丢失、关节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等医学健康需求,老年产品开发要注重质构特性、营养强化、抗衰老、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血管等功能性热点。“老年食品产业化发展要与餐饮工业化、食品工业以及保健食品、特殊医学食品、运动食品、主食营养素强化、功能加强型膳食更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