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山东青州:四个一工作模式为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发布时间:2022-08-15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浏览:18777
近年来,青州市庙子镇牢牢把握“旅游活镇”发展定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着力发展全域旅游,该镇现有国家AAAA级景区2处,山东省景区化村庄5个,乡村旅游点30多处,先后荣获国家级重点小城镇、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山东省旅游强镇、山东省宜居小镇等十余个荣誉称号。为丰富旅游业态,让游客进的来,留的下,庙子镇创新“四个一”工作模式,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目前已打造成功的旅游民宿包括黄花水溪、青苔小院、青苔依然、度假的袋鼠、清贤雅居、桃花坡小木屋等民宿17处,客房710间,床位1400余张,年平均入住率达80%以上,综合收入近3000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2021年,该镇作为潍坊市唯一被评为全省16个民宿集聚区创建单位之一。
组织推动到位: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和旅游局对创建省级旅游民宿聚集区工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的民宿聚集区创建领导小组,先后召开3次市委常委会会议、4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判、部署推进创建试点工作,在规划布局、产业定位、业态丰富、品牌打造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技术指导。并将创建工作纳入《2022年青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跟进督导。庙子镇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相关科级领导干部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旅游民宿集聚区工作专班,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了庙子镇旅游民宿集聚区办公室,与镇文化旅游办公室合署办公。政策制定到位:市委、市政府把旅游民宿产业摆在重要突出的位置来谋划实施,制定出台了《青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青州市旅游民宿高质量发展三年(2022—2024)工作计划》《青州市旅游民宿星级评定与管理办法》,为民宿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和良好发展环境。庙子镇按照旅游主体功能区的建设要求,聘请高水平专家在对当地民宿进行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民宿集聚区发展规划,将民宿集聚区创建一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全域旅游等相关规划中,同时编制了民宿集聚区公共服务、营销推广等规划、实施计划。制度保障到位:坚持用制度规范促进,建立健全了民宿集聚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项目联审制度、人才招引制度,形成了人才激励机制、投融资机制、考核激励机制、运营管理团队合作机制,将民宿集聚区建设情况纳入全镇综合考核体系,确保上级和镇党委政府各项措施落实落地。鼓励村党支部领办旅游合作社,采取群众房屋使用权入股的方式,将群众达到民宿标准的房屋纳入合作社中,通过村合作社与民宿专业运营接轨,从而使群众赚取收益。在民宿集聚区创建过程中,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下,本地群众通过旅游务工,自主经营民宿、农家乐,销售本地农产品,尝到了旅游民宿发展带来的红利。
政府引导,加强专业团队引进:设立专项资金200万元,聘请上海七鉴市场营销策划有限公司专业设计人员16名,测量测绘行程140余公里,量身制定《全域旅游发展总体策划规划暨市场营销策划咨询报告》,打造“鲁中川藏线”精品特色旅游专线。“鲁中川藏线”总长66公里,途径村庄30余个,把庙子镇大大小小30多个景区串联起来,实现一体化发展。政策倾斜,加强内投自建扶持:累计投资13亿元,兴建国家AAAA级景区—泰和山景区,目前年接待游客约80万人次,综合性收入5000余万元,连续5年旅游收益增长速度位于山东旅游行业前列。投资100多万元,在杨集社区建设民宿游客服务中心,配套农产品展销、电商直播等功能,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一站式服务和常态化的旅游咨询服务。双招双引,加强下乡资本融合:引进社会资金7500万元打造天赐山景区,建立起研学基地1家、特色餐饮服务中心3家,举办红叶节、冰瀑节等一系列活动。2021年,圣峪口村接待游客突破13.2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突破470万元,综合收入超600万元,带动周边60多位村民就业,每户村民年增收2.7万元以上。圣峪口村“景村一体化”项目成功入选乡村振兴“头雁计划”,获团中央资金扶持。
破除交通瓶颈:庙子镇位于山东省青州市西南部,省道胶王路、博临路穿行而过,西与瓷都淄博市接壤,北邻齐鲁石化城,交通极为便利,离淄博、潍坊、东营、滨州等中等城市的车程在1小时以内,但是南部山区道路狭窄,每逢旅游高峰期,时不时会发生大面积、长距离拥堵。2019年,我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启动张横路黄花溪至上龙宫段道路拓宽工程,由原来的5米拓宽为8米,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2020年,积极争取济青中线在庙子镇东张村附近开设出口,济青中线2023年通车,届时济南到庙子镇仅需1个小时。庙子镇交通将更加便利,客流量也将大幅提高。硬件完善升级:投资140余万元,对102省道和233省道进行彻底的卫生清理,补植绿化苗木50余万株,打造出“最美”省道。开展10千伏富旺线改造工程和10千伏杨集线改造工程,改造23千米农村用电线路,确保泰和、杨集两个社区的村庄正常用电。以青苔小院为中心,在保留原有“乡景”的基础上,开展杨集村沿街立面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排污供水系统,在附近省道建设彩虹公路和网红地标打卡点,配套休闲书屋、咖啡小屋、奶茶吧、云朵农场等全新元素,成功打造集书画创作、休闲观光、亲子研学、艺术主题民宿于一体的“杨集—岸青文创谷”。深挖文化内涵:多次举办农民画培训和农民画画展,增加了农民画家的收入;首创瓷板农民画,先后在圣峪口、姚台等二十几个村张贴瓷板画近200幅。投资15万元,建设黄鹿井村非遗传承所。投资10万元,根据长秋村冯毅之为原型编著红色革命话剧《血肉筑成的堡垒》,荣获潍坊鸢都文化奖。再现传统历史文化,恢复古村落面貌,复原古井、古居、古祠堂等传统历史文化承载体40余处,黄鹿井村获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仁河流域打造“十里银河”猕猴桃基地500亩,推出唐赛儿寨有机小米、六耳猕猴桃等国家有机认证农产品品牌。举办“十里长桌--千人流水宴”、红叶节、冰瀑节、猕猴桃采摘节等一系列节庆活动,拉长游客的旅住周期,提升游客对乡村生活深度体验感。
提高游客满意度:制定民宿服务质量标准和督导制度,出台监督管理办法。镇民宿集聚区管理办公室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意见,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创新“123”问题解决模式,即:对游客、村民反映的问题1分钟解答,对小事2小时解决,对难事3天解决。模式实施后,村里的问题化解效率明显提高,游客、群众满意度也逐渐提升。加强政策支持:土地政策方面,强化民宿集聚区用地保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指标等方面优先支持民宿项目;资金政策方面,整合乡村振兴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引导各类资金支持民宿集聚区建设;在审批政策方面,制定简化审批、联合审批程序,推出一站式办理机制,全部民宿证照齐全;人才政策方面,成立了“仁河谷”民宿协会,建立了专家智库,定期组织开展活动,为民宿集聚区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打响民宿产业品牌:打造“鲁中川藏线”特色IP,把“在乎山水、在乎你”作为民宿核心宣传语,通过网络媒体及新媒体、自媒体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多元化立体性宣传打开知名度。邀请省市级新闻媒体专题采访报道青苔小院等民宿50余次,打响本地民宿品牌;吸引全国各地网红100余人,依托抖音、快手等平台现场直播“鲁中川藏线”自驾体验与房车露营文化周、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现场,点击总量超过2000万,得到了上级文旅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