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成立会议暨第一届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会议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23-07-27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浏览:18455

近日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成立会议在沈阳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隆重召开。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杨勇常务副秘书长宣读了成立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的批复,以及主任委员和总干事的任职批复。为结合临床科研多方优势,积极推动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发展,实现慢病管理向智能化医疗服务方向转型,实现医疗资源贯通,信息互通共享,推动远程医疗服务的开展,加强学会的学科建设,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任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担任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孔羽主任担任总干事。


总干事孔羽主任宣读拟成立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预备会的决议,并主持了大会选举,全体委员举手表决,全票通过首届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委员78名,常务委员32名,总干事1名,副总干事1名,副主任委员12名,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包括(按姓氏笔画排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上海瑞金医院王继光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张燕教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杨毅宁教授、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武少杰先生、上海复星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胡航先生、武汉联影智融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姜植铭女士、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袁洪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郭树彬教授、清华大学唐杰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梁长虹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


640 (4).png

640 (3).png

▲刘维林会长为当选主任委员马长生教授、总干事孔羽主任颁发证书。


640 (2).png

▲马长生主任委员为到场副主任委员颁发证书。


马长生主任委员发表讲话。他表示,今天是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的成立会议,对此感到由衷的激动,这来自于慢病管理的巨大进步。全国的创新黄金时代仍在进行中,未来二十年所能改变的,正来自于现在所做的努力。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是一个专业的学术机构,创新是其主要内核,在刘维林会长的指导下,以及各位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的共同努力下,今天各方相聚东软,和企业共同见证分会的成立,这代表着慢病远程智能管理分会的崭新形象和理念,对与会的青年委员和专家学者具有很大的启迪,并逐渐形成一支强大的力量,让中国的医、教、产、学、研获得更大的发展,帮助中国的产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总会领导下,分会的成立将有利于临床与企业的相互合作,促进人工智能医疗管理的发展,最终造福成千上万的患者和健康人。


刘维林会长发表讲话。他对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新当选的马长生主任委员、各位副主任委员、总干事以及常务委员等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祝贺,向为本次大会提供支持的东软医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成立37年来,为学术研究社会服务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现健康老龄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科技创新不断涌现,医学与健康管理的融合正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驱动力。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的成立,极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标志着我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首先,分会将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推动慢性病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提高老年人慢病防控水平,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精准、人性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其次,分会的成立将推动医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入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医疗和智能医疗成为了医疗健康领域的热点和趋势,分会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建立智能化的健康管理平台,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让老年人享受到更好更健康的晚年生活。同时,分会的成立,将促进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特别是产学研用的有机结合,分会将积极加强与相关学科的合作,推动共同研究和交流,为慢病管理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手段,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开创慢病远程和智能管理的新局面,为老年人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640 (1).png

▲成立大会结束后,全体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成立大会结束后,进入了主旨论坛环节。姜植铭女士、尹新女士主持了会议。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刘维林会长发表会议致辞。刘维林会长谈到,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慢病远程与智能管理分会的成立,这是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迈向慢病管理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次新的飞跃。分会的成立,旨在推动学术研究与实践的融合,将远程医疗、智能健康管理等现代前沿科技与慢病管理紧密结合,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智慧化、精准化、高效率的健康管理服务。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慢病问题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健康领域的一大挑战,而作为老年人口众多的中国,更是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健康困境,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思考、探讨,并策划具有创新性和高度科技化的解决方案,以提高慢病管理水平,为人民的健康福祉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远程医疗和智能管理是慢病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广度,向我们展现其无限的潜力,远程医疗能够弥补时空的局限性,使医疗资源更加公平分布,让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惠及每一位患者,而智能化的慢病管理系统则能够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患者的个性化健康管理,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搭建更全面、更精准的平台。技术的进步和探索将为慢病管理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带来巨大的突破与提升。本次会议不仅是慢病管理领域的学术盛宴,更是一个平台和桥梁,为行业内的各个领域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的机会,通过专家学者的分析和研讨,我们可以共同思考慢病管理的未来发展路径,共同探讨慢病的研究方向,携手促进学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持续创新,为老年人的健康福祉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分享了心血管病人工智能管理的相关内容。马教授强调,随着我国的老龄化负担将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病AI将成为我国战略性关键核心技术。此外,马教授介绍了浙江衢州“助老三件事”与“行走的医院”。“助老三件事”是指助餐、助洁及助医。“行走的医院”是指以乡镇卫生为实施主体,采用“互联网+医疗”模式,为老年村民提供医疗服务,达到“行走的医院”四个“一”目标:“一呼就应,一看就准,一准就好,一好就笑”,带给参会学者很大的启发。

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CEO武少杰介绍了影像医学的发展与未来临床应用的结合。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临床医学的进步,可提供更可靠、更详实、更完整的诊断依据,加强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能力,支持更全面的疗效评价和治疗方案优化,推动临床诊疗模式的变革。在未来,医学影像设备将向更精准、更绿色、更快捷、更智能、更安全、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郭树彬教授从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方案和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分享了基于5G互联网医学应急、急救系统建设的有关内容,旨在提供互联网时代现场救护的信息化支持。在“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新兴信息技术将推动医疗健康服务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完善医学应急、急救启动模式,改良医学紧急事件救援运行模式,构建患者端建设方案、医学应急志愿者端建设方案以及医疗机构端建设方案,通过改革与创新举措来不断扩大急诊医学外延,并通过多方面合作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董建增教授介绍了心梗预警“烽火台”。董教授提出,减少冠心病死亡的三道防线分别是:不发生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稳定,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心肌梗死后科学救治。理想的生活方式可降低疾病风险,半数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预防。心梗的预防主要在于管控危险因素、避免动脉硬化,识别先兆避免心梗,发生心梗后准确识别、科学就诊。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袁洪教授分享了高血压数字与网格化医防融合管理模式应用与推广进展内容。袁教授介绍了数据驱动的高血压院内慢病管理系统(DGBP1.0)、数据驱动的高血压等慢病医防融合管理平台(DGBP2.0),以及高血压数字化医疗技术的架构组成(“122335”系统),并探讨工作、质量、结果评价的重点——建立全链条指标体系,开发了一系列基于数字化决策与管理软件的类医疗器械,配合政府主导推动数字驱动高血压患者的管理目标,走出一条高血压患者的家庭自我管理的创新之路。


主旨论坛后,分别开展了三场精彩的分论坛学术活动。分论坛1以慢病远程管理为主题,分论坛2以慢病智能管理为主题,分论坛3以慢病智能诊疗技术研发为主题,慢病领域的众多专家以及人工智能与远程管理领域的企业家进行了专业深入的学术讲座,并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