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研讨会圆满召开
发布时间:2024-08-08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浏览:7627

为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于8月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式现代化文旅发展新篇章——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主题研讨会”,以积极响应时代号召,探索新时代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路径。

640 (1).jpg

本次会议由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两岸文化创意产业高校研究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智库专家委员会、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承办。会议邀请到9位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围绕3个主题进行主旨分享,与30余位参会人员共同学习全会精神,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文旅融合发展。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文化和旅游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作会议致辞和总结发言。

会议共分三个主题,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侯雪彤中国老年学会和老年医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杨勇分别主持了主题一和主题二、三部分。


主题一:新时代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提到,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决定》中强调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减少限制性措施,合理增加公共消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在此背景下,三位主讲嘉宾分别围绕首发经济、文化场景生产力、北京古都文化旅游体验进行了分享。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宋昌耀深入阐释了首发经济的内涵与作用,剖析了首发经济的前提条件与因素,并以北京为例,在梳理北京文旅首发经济发展现状基础上探索未来发展方向。宋昌耀主任认为,首发经济是创新经济、品牌经济、消费经济,这种经济模式涵盖了从模式首创、新品首秀、活动首展、作品首演、开设首店等多种形式,以创新创意为核心驱动力、以品牌首发为实现手段、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导向,重塑产品、品牌、消费者、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兼备创新经济、品牌经济和消费经济的多维内涵。 

北京服装学院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刘柯瑾结合数字文旅演艺项目,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现状、方式,并分析了未来场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性和发展趋势。刘柯瑾老师从大量的调研中总结得出,较为成功的数字文旅演艺项目都是基于场景化的系统思维进行运营和管理的,因此要将数字演艺场景打造为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以演艺资源、设施、空间和创意等要素为核心的空间,实现数实融合、沉浸交互、多重叙事、智慧链接、价值再造,进行系统构建。

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范文静深度参与了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她从舆情监测的实际工作出发,剖析了游客体验视角下北京古都文化旅游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众多具有实践意义和落地价值的提升路径。范文静副教授指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将为北京带来新一波旅游热潮,要优化暑期炎热天气下游客旅游体验,针对人多拥挤、一票难求、旅游信息获取困难等问题,可以通过分时段预约售票、延长开放时间、增设信息引导、推出旅游通票、开发数字文化资源等方式满足群众旅游需求,维护城市运行秩序。 


主题二:中国人口结构与银发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占比21.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5.4%,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面对目前我国在人口结构方面的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等严峻问题,《决定》指出,要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以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为重点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指出,银发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积极发展养老护理服务、养老设备生产等产业,鼓励老年人创业、创新、灵活就业,推动养老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李玲教授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把我国传统中医药优势与康养产业、旅游业等产业充分融合,构建中国式养老模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详细描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剖析了从1950年到2020年人口结构的变化情况,指出中国老龄社会具有不容乐观、不可复制和不可逆转的三大特征。陆杰华教授强调,尽管老龄化带来挑战,但也蕴含着发展机遇,尤其是在养老服务健康医疗等行业。银发经济不仅是产业,还包括事业。事业具有福利性、公益性和公共性,产业更突出竞争性、营利性,二者相互联系、彼此协同,共同构成银发经济的有机整体。要加强社会保障、发展老年教育、优化医疗资源分配,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人口学系主任、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姚远强调,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是单一任务,而应融合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姚远教授提出要深化改革开放、加强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同时指出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个人等社会各界协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主题三:国际人文交流与对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成为增进相互理解、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桥梁。《决定》明确提出“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的战略部署,其中,国际人文交流和对外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是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院长杨昊全面分析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他认为文化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统筹推进是必然的。首先,文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分层培养、融合培养,打破对学科认知的刻板印象;在培养急需学科专业人才的同时,不能忽视与新兴产业相关的其他学科人才的培养。其次,文化人才需要扩大对外交流。第三,文化人才的培养特别需要企业的参与,应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王建吉特别强调新技术、新业态产生的新职业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应聚焦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三类人才的培养,并以数字技术加速职业教育的发展。王建吉院长认为数字化能够推动教育创新,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抓住院校、专业、教师、学生不同层面的能力培养。 

中创文旅集团副总裁王海轩在发言中指出“遇见博物馆”通过开展线上、线下活动,累计接待人次超400万,参与人次达30亿。其不仅在国内多个城市设立分馆,并且活跃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多个线上平台,提供丰富的文化内容和互动体验。此外,博物馆还与众多企业及政府部门合作,举办各类展览和讲座,涉及文化、历史、艺术等领域。博物馆也通过引入不同背景的专业人士,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作为一个多学科、跨学科、多视角研究中国老龄问题的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者相结合的学术平台,也是配合政府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支重要智库力量。未来学会将继续深刻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就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培育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健全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机制等方面贡献智库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