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乡动态
走进长寿之乡广东梅县传统村落,领略客家特色民居建筑古韵
发布时间:2024-09-14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浏览:6106

历经12年修建,平均每年建设费用耗资大洋一万元,才有了继善楼如今的规模。在梅县区,像雁洋镇长教村桥溪村继善楼这样房龄百余年的古民居比比皆是。按照“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的原则,梅县区24个传统村落均纳入到集中连片保护区内,实现整体保护和资源利用。

“这种民居被称作合杠楼,也被叫作走马楼,一栋就是一杠,杠杠相连,是客家古民居的显著建筑特色。”每逢游客走进继善楼,解说员刘佳俊便带着他们穿梭其间,讲述那段客家人的建房史。

从1902年开建,到1914年建成,朱氏先辈用下南洋挣得的资金,雇人或肩挑、或背扛,翻山越岭把石材、木头等建筑材料运到桥溪村。目之所及,雕梁画栋背后蕴藏的一个个神怪故事和福禄寓意,无不彰显出屋主人所倾注的心血。

“桥溪村的古民居有16座,除了规模最大的继善楼,其余15座也各具特色、厚重古朴。”解说得多了,对古民居的底蕴了解得也更多,但刘佳俊并不觉得腻烦,反而对客家先辈有了更多敬意。“他们不只是建造自己的住所,还倾尽智慧打造人和精神的双重家园。”

比继善楼更年长得多的黄氏祖祠绍德堂,坐落在梅县区水车镇灯塔村茶山村,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它形似蝙蝠,墙壁是百年不腐的“孔子壁”,为歇山式单堂三横屋格局。

71岁的黄老伯曾在绍德堂里居住了约30年。按照祖训,每年的大年三十要统一拜祭祖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前辈先贤的艰辛创业故事,让绍德堂及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创毅公祠、司马第等古民居在茶山村依旧人气繁盛。石板古道将带状分布的古民居串珠成链,有堂横屋、杠屋,也有两形制融合的倾向,依次坐落,呈带状沿山脚布局,体现了对山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尽显古人智慧。

640.jpg

水车镇灯塔村党支部书记杨苑雄介绍,遵照传统建构技艺“修旧如旧”的原则,政府部门实施修缮绍德堂、云汉女子学校、大夫第等8座文保单位建筑,利用绍德堂、云汉女子学校进行布展,展示、传承好茶山古村落耕读文化。如今的茶山村,连片荷塘和农田、古井、古树、古桥、古民居星罗棋布,虫鸣犬吠与流水声不绝于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游客纷至沓来。

据悉,目前梅县区已形成侨乡文化展示片区(南口镇)、红色文化旅游示范片区(雁洋镇、松口镇、白渡镇、桃尧镇、松源镇)及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水车镇、梅南镇)3个集中连片区的差异化集中连片特色发展模式片区。梅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周建威表示,修缮完成后,梅县区将进一步争取相关资金、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古村落古民居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提高村里的经济收入,让这些古村落古韵长留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