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日上午,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求是”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隆重举办。本次大会和论坛由北京市老年学学会换届筹备委员会发起,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主办。
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邬沧萍、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学研究会会长熊必俊、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杜鹏、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张恺悌、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社团二处处长宋学懂、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处处长丁卫华、北京市老龄协会政策法规处处长郭南方、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健、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文钊以及来自北京市其它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专家学者、从业者等170余人参加了本次大会和论坛。
大会由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换届筹备组副组长张恺悌主持。会上听取并审议了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监事会工作报告,并通过了第四届理事会章程草案。
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杜鹏教授做了理事会工作报告。他指出: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十二年来,在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老龄办的指导下,积极组织北京市老年学专家学者和老龄工作者,从首都老龄工作的实际出发,开展老龄问题调查研究、老年学术科普宣传以及老年学培训等活动,普及老年学知识,推动老年学发展,为政府制定解决老龄问题的方针、政策、法规提供智力咨询,为促进和推动首都老龄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新形势下的老龄工作任重而道远,期望第四届理事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创造更好的工作局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构建首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大会审议通过了选举办法,总监票人、监票人和计票人名单,介绍了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理事、监事长、监事长候选人名单和产生程序。表决并通过《会费收取和管理办法》和本团体内部管理制度等其他事项。大会还特别邀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营养科主任洪忠新主任医师做《合理营养是治疗疾病的基石》的健康讲座。
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黄石松为理事长,刘晓红、辛有清、陆杰华、陈功、孙鹃娟当选副理事长,孙鹃娟当选秘书长,万巧琴等24位当选为常务理事,丁志宏等78位当选为理事,王玉梅当选为监事长,张文娟、杨凯当选为监事。
新任理事会理事长黄石松首席研究员在会上做了表态性发言,他谈了三点体会:第一,新一届北京市老年学学会将珍惜机遇、不负重托,会员构成不仅要适应人口老龄化形势和老年学学科建设需要,还要坚持专业化、年轻化,政治上过硬;第二,新一届北京市老年学学会要勤勉服务、锐意进取,进一步聚焦应用型对策性研究,做现代新型智库,进一步聚焦老年学学科建设,做专业学术研究机构,进一步为理事单位和会员服务,做公益性社会机构,办出首都特色;第三,新一届北京市老年学学会要团结友爱、同心同行,以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服务,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廉洁高效的工作、规范严谨的程序,少说话、多干事、干实事,在干事创业中创造学会美好未来。
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杜鹏教授致辞。杜鹏教授首先向过去十二年中各位常务理事、理事和会员的积极参与、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北京市民政局、社团办和老龄办的有力领导表示衷心感谢。接着他对新一届学会的会员构成给予高度评价,新一届学会的会员学科门类更加多元、年龄结构更加年轻,既有来自高校和科研部门的理论工作者,也有来自老龄产业界的管理者和实践者。最后,杜鹏教授表示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继续积极发挥老会员的作用,全力支持新一届学会的工作。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刘维林会长致辞。他首先对新一届理事会成员表示热烈祝贺并寄予深切期望,对多年来为北京市老年学学会做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致以诚挚问候。刘维林会长对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学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研究成果更加贴近老龄工作实际,极大地促进了基层老龄工作的开展,也为政府决策提出可操作性建议,同时也提升了基层老龄工作研究水平。最后,他希望,北京市老年学学会能建设成为一个“创新型的学术组织”和“新型老龄智库”,与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在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的学术活动中,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跨学科、多学科、多层次研究的水平。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致辞。她首先对北京市老年学学会多年来的组织研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这些工作为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老龄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发挥了重要的决策咨询作用。其次,学会新一届理事会团结一批老年学和老年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研究,将为进一步深化北京市医养结合和老年健康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学术支持。最后,她希望新一届理事会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立足于为理事单位和会员服务、为市老龄委及其成员单位服务、为促进首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服务。
北京市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社团二处宋学懂处长致辞。他指出,社团组织在新时代要发挥其重要作用,致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不仅要作为学术研究团体,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还应当作为经济实体,改变其“非盈利组织”的固有模式,应参与进社会主义市场竞争之中,不断扩充造血力量,开创新局面。此外,学会更应作为社会团体,积极开展社会活动,扩大社会影响,从而参与社会治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最后,学会还应当作为国际交流的大载体,鼓励走出国门,不断扩大国际影响,积极承担学术交流传播的重要责任。
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立足首都特色与实际,开展老龄研究和发展老龄事业产业,北京市老年学学会在大会第二阶段举行了以“开放·创新·融合”为主题的“求是”论坛,论坛由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孙鹃娟教授主持。
论坛特邀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邬沧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辛有清以及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市老年学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李斌以主题发言、现场交流等方式分享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及预期、回顾与展望老年医学以及从实践视角看待医养结合。
邬沧萍教授的发言题目为《对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乐观预期》。他认为,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但在严峻的问题面前,我们理应认真对待,不需悲观失望。社会各界要在改善老年人健康方面发力,并注重发挥老年人的社会功能。老年人不应该是社会的包袱,而应该是社会的财富,所以不仅要让老人健康,还要发挥他们的社会功能,发挥他们的正能量,让老人在生产、商业、市场上发挥作用,也可以在志愿服务、家庭服务等方面对社会起到促进作用。在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上,邬沧萍教授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积极贯彻十九大方针政策,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健康中国战略相结合,创造敬老、养老、爱老的政策体系,发展老龄产业;第二,做好养老工作,包括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健康维护、社会服务;第三,不仅仅将老年人养好,还需要解决老年人发挥功能的问题,老年人价值应当得到充分发挥。
辛有清书记作了题为《认识老年医学》的报告。从老年人和人口老龄化定义出发,梳理我国人口老龄化特点。认为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是疾病谱转变和照护率增加。他梳理了英国、美国和中国老年医学发展脉络,重点分析了老年患者的特点、老年医学的宗旨、目标和基本原则。他认为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是老年综合评估,老年医学需要跨学科团队诊疗。提出面对我国老年医学的主要问题,未来应该积极推进老年医学专科培训教育,推进老年医学科管理建设,加强老年医学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推动老年医疗照护、养老、保险、转诊相关政策,推动老年医学领域交流与合作。
李斌副总裁的报告题目是《实践视角下的医养结合》。他从政策背景、案例剖析、实践探索、个人思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系统梳理了多项支持医养结合的政策。以“青杠老年护养中心”、“燕达国际健康城”、“养加医——亲和源”为典型案例进行深入探析。在实践探索方面,介绍了“久久泰和左家庄街道养老照料中心”、“曙光街道养老照料中心”、“纳兰园”等公司近年来的养老项目 。结合国家的政策背景、国内比较有特点的案例以及中关村科技发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的探索,他认为“医”和“养”要术业专攻、双向联动。运营者应把握核心需求,因地制宜,合理设置。
本文转自:北京市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