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积极组织专家帮助疫区老人克服心理影响
发布时间:2020-02-07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浏览:404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击溃了不少老年人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心烦意乱、紧张焦虑,既而产生愤怒、指责、抱怨、孤立无助、沮丧悲观、注意力不集中等情绪。有些老年人甚至还会出现心跳加快、食欲下降或者进食过多、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入睡困难等不适症状。

这些心理反应,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老年人心理和身体的健康。

为了帮助老年人构建战胜疫情的心理防火墙,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积极协调和组织专家,紧急持援湖北广播电视台,为老年人送去最及时的心理辅导。

图片1.png

以下内容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临床心理中心教授、主任医师杨蕴萍在湖北之声给老年人的建议:

一、为什么要对老年群体进行心理疏导?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时期,老年人相对来说更为脆弱,较之青壮年可能会更容易受到心理上的负面影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界定,60岁以上的人被认为是老年人。进入老年阶段之后,多数人身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如关节劳损,行动灵活性下降等)和身体的病变(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对传染病的免疫力、抵抗力也随之下降,一旦被传染之后,发展为重症和不治身亡的风险也高。从心理状态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环境突然变化和生活事件的反应速度以及心理调节能力也会逐渐下降。当疫情来临时,多数老年人认识、接受、随之做出行为调整的过程也比青壮年人群要慢一些,这需要子女、家人和社会的理解与帮助。

二、老年人面对这样的突发疫情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

根据既往的经验和目前的信息反馈来看,老年人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在焦虑和恐慌情绪影响下的身体、心理和行为的反应。表现为过度关注和敏感自己的身体状态,如频繁测量体温、血压,容易被新闻中的各种事件或者事迹感动不已;另一个是可能出现与现实不符的过度担忧和行为,如过度清洁和消毒,囤积食品和消毒用品等。一部分原来患有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或其它精神障碍的老年人群在这个时期也容易出现症状的波动。在此要提醒大家的是,面对突发的公共灾难事件,人们出现一定的应激反应是正常的,而只有当这种反应与个人所处的环境不相符合时,才考虑是过分或者过度的反应。

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恰好是相反的,就是少数老年人不在乎当前的局势,认为危险离自己很远,不愿意减少外出,甚至外出时不愿意戴口罩,子女需要反复劝说才勉强戴上口罩。

一位90后说,“让我爸外出时戴上口罩比他让我穿上秋裤还难。”这样的行为如何去理解?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发生在潜意识水平,它具有“保护性”的功能,就是在个体遭遇重大挫折和困难的情景下,它自动启动,这样能使个体在意识层面远离现实的残酷性,以减少或避免被焦虑和恐惧的情绪所笼罩。在严峻的局势下如果不能根据现实及时恰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这不是勇敢,而是在否认现实。

理解这种非理性行为的第二方面,要延伸到与我们的家族文化有关的要素,那就是我们多数中国人,更多的认同感是建立在家庭、家族文化基础之上的,我们都有很强的家庭和家族观念。因此,对于那些拒绝戴口罩出门的老年人来说,走出家门就是到了自由世界,似乎只要我不做违纪违法的事情,我怎样的行为,与他人无关。他们很难把自己的需要与公共卫生和公共环境的需要相连在一起。

在理解到以上两点之后,作为子女、晚辈或者年轻人,要有足够的耐心,给父母、长辈或老年人多一些时间去适应环境的改变。上面提到的那位90后,最后就是用“哄着”的方式让其父亲开心地戴着口罩出门了。相信随着对情况的加深了解,这位父亲以及更多老年人会越来越认真地戴上口罩再外出。年轻人要在特殊的困难时期多陪伴老人、关心老人,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改变那些非顺应环境变化的行为,共同抗击疫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