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会议
活动会议
【重要讲话】林崇德先生在2021年老年心理分会换届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21-05-08
来源:老年心理分会
浏览:1650

诸位,我非常感谢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把老年心理学分会的换届大会放在北师大举行。刚才韩布新教授说了他的三个感受,我也来谈三点吧。

第一,表达我的感谢。谢谢学会秘书长翟静娴老师、副会长韩布新教授的到来,这是对我们北师大心理学人的关心和支持。谢谢学会请王大华教授担任新一届的主任委员,即分会会长,这是对我们北师大心理学人的信任。与此同时,因为大华做主委,她就把我推出来做她的名誉主委,我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第二,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我是一个80开外的老人,我个人已经深深体会到老龄化的身心变化。而我国早在20 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所谓老龄化国家或社会,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已经有10%的人口超过60岁或7%超过65岁。2000年我们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7%;65岁以上老年人占7.5%。2013年我们已经过了两个亿。那么,今天我们有多少老年人呢?刚才我还跟布新教授议论这个数据,我想现在应该接近三亿了。当然,这仅仅是猜测,因为这一届的人口普查数据还没有出来。这就表明我们国家人口老龄化的三个特点:发展速度快;面积大、数量多;还要加上一点,未富先老或先老未富。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以及在生活中处理问题方面有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点,同时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性也非常明显,因此,我们在研究方法上必须要考虑这些特点。对如此庞大且异质性强的老年人群体,我们在研究共性的同时,一定要多探讨一些个性,多揭示一些特殊性,因为老年人个体差异太大。

第三,几个重点的研究内容。这是我今天要表达的主题,我要多讲几句!我看到在座的都是年轻人,我相信你们肯定能够干得很好。那么,你们应当干什么?无非就是两句话:一句话是,我们要干出国际一流;还有一句话,我们要干国家急需的事情。我想,对中国的老年心理学来说,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个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分会来说,更多的任务和更大的使命应该是满足国家需要。

我有两个“80后”老人微信群:一个是我们上海中学60届北京校友群;另一个是我们上海中学60届高三(6)班的群。群里的老人们需要什么?需要你们来研究我们三件事,即六个字:健康、适应、认知。

首先是“健康”。你们是否了解我们老年人更多的在想什么?健康长寿!但健康不等于长寿,长寿的人也不一定是健康的。有人全身插着管子是健康的吗?有人躺在床上已经起不来甚至于失去意识了,即使“长寿”地活着,这是健康吗?

老年人为了健康会产生哪些心理、哪些行为呢?我说的仅供你们参考:一是追求快乐。之所以出现满街的广场舞,是为了快乐人生、健康人生。现在上海有新的发明——听不到音乐的广场舞。跳舞的老年人戴上了耳机,塞在耳朵里边能有音乐。这就不扰民了嘛,老年人懂修养,真了不起!二是养生保健。为了健康,不少老年人到处去求养生知识,特别是买保健品。《南方周末》登载了一位心理学老教授被骗了几十万的新闻。真正健康的人是不吃保健品的,我就不吃。三是积极锻炼。锻炼身体成了老年人第一大事,其中包括老年人旅游,趁脑子还灵腿脚能动的时候,走遍国内甚至国外旅游景区以健康自己的身心。四是求神拜佛,保佑健康。我从来尊重宗教,但不提倡迷信。前天是清明,有的群里前几天在转发“清明前后不能问早好晚安,否则影响寿年”的信息,引起争议。有位网友叹道“清明前后不问好,可能民俗有说道;勿听迷信讲健康,早晚问候不能少。由此可见,老年心理学工作者应该为老年人科学与健康、幸福与长寿做好工作。

其次是“适应”。为什么要研究老年人的适应心理?适应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皮亚杰把适应看作是智力的实质;健康心理学把适应视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疫情初期,教育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全国大学生线上系列讲座,听众超过1400万人。讲座内容反复强调的是用良好心态去适应疫情所造成的恐惧。

老年人有许多要适应的问题:一是适应疾病的困扰。进入老年期生病是自然现象,治好病症三分靠药物而七分靠心态,健康从来就是身心统一的课题。二是适应退休生活和现代化社会的变化。尽管老年人对退休的态度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按老化的健康、成功、积极理论的指导,老年人退休的心理反应也越来越去趋向于正面。我这里要突出提问,面对现代技术迅速涌现,老年人能否享受与年轻人一样的待遇。比如互联网技术逐渐进入生活中每一个角落,最普遍的是网上购物、数字交易等,我们老年人却不会;坐上出租车用现金支付,司机往往不愿意。我也有手机,是儿子儿媳给我买的,很好也很贵。但我就用一个功能——接微信通电话,别的功能我不会。因此老年人为此会产生许多苦恼。这种心理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三是适应家庭变化。60岁一过就算老年人,但其实这些人还活蹦乱跳的。当儿女找了对象步入婚姻,就有一个婆媳关系或翁婿关系要适应。过几年后还会出现第3代,怎么去适应?我儿子结婚已经25年了,我儿媳妇跟我老伴没有红过一次脸。为什么?这就是适应。我老伴脾气不算太好,可是她懂得如何去适应新来的一个家庭成员。我儿媳妇很贤惠,她懂得如何尊重婆婆。家和万事兴嘛!

四是适应未富先老的生活,这是一个最现实的养老问题。现在,咱们国家个人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人数占国内总人口的二分之一以上。总理报告里提到的数据是占60%。低收入当中的老年人如何生活?当今的社会,大家庭结构逐渐萎缩,小家庭是主体结构。老人靠子女养老有一定困难时,我们进养老院是个好的选择吗?有人说养老院不错,是真的好吗?我希望老年心理学工作者去做些调查。不过,不要去调查高端养老机构。我有一位老同学在这样的养老院,入院押金或是保险费就是120万,还有高达300万的。这笔费用还不是住院费,住院费需要每月另外交付。押金是不能够随便取出来的,如果老人去世,院方会交还给他们的子女。确实,高端养老机构的服务态度很好。但是,以我们普通老人的支付能力是不可能进去的。那么,其他中低端的养老院体条件和服务管理如何?老年人能适应这样的养老环境吗?这就是留给诸位的研究课题。

最后是“认知”。对你们来说,认知是一个最熟悉的课题。布新教授和同事们在国际上发表了很多老年心理学研究文章,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围绕着认知老化。你们都知道,人过60岁,他们认知是一点一点地逐渐衰退着的。老年心理学把这种现象叫做“年老化”,不仅指年龄的增加,而且也指成熟期以后随年龄增加而退化,特别是记忆。尽管一些老者思维水平下降的幅度较小、仍有创造力,但经不起阿尔茨海默病症的侵袭。我认识两位非常著名的院士,和我的关系也相当好。当我去看他们的时候,他们愣在那里,不认识我。家里人说来人看你啦,他就“嗯”的一声,已不认识我了。研究老年人的认知太重要了,这不仅是国际国内的学术问题,还有着服务社会的实际需要。王大华和彭华茂两位教授深入投入应用研究,编制了维护老人认知功能的训练方案读本。现在我和我老伴都在看,受益很大。我们老年人能否顺利度过晚年,体验到幸福的晚年生活,良好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基础性保障。这个重要课题还需要诸位继续研究和投入。

老年心理学的研究,任重道远,但前途无量!最后,让老朽再一次祝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心理学分会成功换届,祝福新一届分会机构在原有基础上再创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