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需要更专业与更具针对性的护理,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在国家卫健委今日(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针对现有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大纲,将在全社会加大力度和速度培养医疗护理员,来解决老年人日常护理需求问题。
“2018年底,我国护理院(站)近800余个,康复医院800余个。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壮大,医疗护理员培训制度正在建立,老年护理服务逐渐由机构内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得到快速发展。针对老年人的护理,重点要解决‘谁照顾、照顾谁、在哪照顾、谁出钱’这四个主要问题。”焦雅辉指出,在2.49亿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中,失能、半失能人群数量就有4400万,是重点护理对象,而现有的400万护士满足不了庞大的护理需求。对此,她认为大力培养医疗护理员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大良方,相关部门正在制定医疗护理员的培训大纲,在全社会加大力度和速度,来解决老年人日常护理需求问题。
医疗护理员(又称“医疗辅助护理员”)是指有能力在医院、养老机构、临终关怀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等场所从事基本的护理技术服务,帮助服务对象保持、恢复和促进健康,维持生命,减轻痛苦,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人员。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适应我国健康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医疗辅助护理员培训项目”,国家卫健委也于去年印发了护理中心和康复中心的标准,并鼓励社会力量和政府举办基于社区的集团化、连锁化康复中心,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提供病床,同时鼓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由护理人员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并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等。
焦雅辉表示,以上主要重点照顾失能、半失能老人,同时也在进行医疗护理需求评估,除了身体上的需求外,还将兼顾老年人心理的需求,进行分级评估,设立照护标准,精准解决“照顾谁”的问题。
此外,焦雅辉透露,国家医保局正在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争取减轻老年人护理的费用,提高老年护理的可及性。而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她认为,在老年人的护理方面,还应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有条件的地区及医疗机构应主动适应疾病谱变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将护理服务逐渐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为群众提供健康指导、老年护理、慢病管理、康复指导、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来盘活存量,进行精准对接,来解决目前护理人员不足的问题。
作为以老年医学为重点的直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北京医院在老年护理方面进行了率先探索。据该院常务副院长奚桓介绍,医院在常规护理风险评估基础上,针对老年高危患者开展了营养状态、精神状态、尿失禁等常见老年综合征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拟定个性化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制定照护计划。
他认为,当前老年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要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家健康养老护理服务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就北京医院来说,还需要转变观念,由专科化的模式转向推广老年医学,同时积极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推广个性化服务,还要进行出院后的护理随访,加强对基层和助理人员的培训。”奚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