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动态
在《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与实践》高峰论坛闭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 刘维林
发布时间:2017-12-14
来源: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浏览:2519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志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会议预定的全部议程。这次会议,既是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换届大会,也是第六届理事会举办的第一次学术年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基本趋势,本次年会将“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论坛主题。本次论坛有理论研讨、又有实践探讨,既是交流思想、观点碰撞的过程,也是结识朋友、加深友谊的过程。各位专家的见解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大家都觉得收获很大。

    本次论坛得到各地老年学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和老龄工作者的积极响应。直到会议召开前夕,来稿依然不断。会议共接到投稿1353篇,经过专家认真审阅,评选出优秀论文915篇,并进一步遴选出57篇编辑成论文集。为了最大程度展现学术和实践成果,会议举办了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两个大会论坛以及反映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侧面的两个分论坛。这些论坛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我国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体现出四个重要特点。第一,这是首次以“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题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推动了相关研究和实践;第二,巩固了政府领导、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的平台对话机制,扩展了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方参与者的视野,提升了认识和水平;第三,强化了理论阐释和实践经验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些有启迪意义的观点,密切了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的有机关系;第四,增强了我国老龄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使学会发展有了一个良好开端。总之,本次论坛主题明确、研讨深入、成果丰富,取得了圆满成功。让我们对付出心血努力和贡献智慧的各级老年学会领导、专家学者和老龄工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社会现象,自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于我国来说,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理论问题。据预计,2050年前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左右,超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占届时世界老龄人口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正如全国老龄委指出的,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当前,我们不仅面临着“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的挑战,随着老龄问题越来越突出,老龄实践活动越来越丰富,我们还面临着老年理论储备不足的挑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学术研究为本,团结组织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开展经常性的学术研究活动,推动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理论的繁荣和发展,为促进老龄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作了重大战略部署。作为承担推动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理论发展的重要学术组织,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老龄科学研究、繁荣老年学和老年医学理论、促进老龄事业产业发展,贡献我们的智慧和方案。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综合研判世界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决策。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思路上从重视传统“三驾马车”的需求动力转向依靠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全要素的供给动力。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养老服务领域而言,也非常迫切和必要。养老服务供给是由养老服务提供者按照需求导向,提供养老公共服务、专业化市场服务和公益互助服务,通过以需定供,以供促需,最终达到供需平衡。按照不同的标准,养老服务供给有不同的结构、层次、种类、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服务类型,可以分为以居家服务为基础、社区服务为支撑、机构服务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供给结构。这种分类也是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所规定的法定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养老服务供给结构的总基调和总方向。2、按照服务提供者,可以分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志愿者提供的公益互助服务的供给结构。这种分类主要按照政府主导、专业运营、社会参与的模式和思路,由政府提供基本保障的养老公共服务和针对低收入、低保人群的兜底养老服务,由专门的养老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针对需求的专业化养老服务,由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和志愿者提供的志愿公益或邻里互助性养老服务。3、按照老年人需求,可将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分为餐饮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护理康复服务、紧急救援服务、日间照料服务、家政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和文化娱乐体育服务等八类需求供给结构。4、按照不同身体和经济状况等特殊老年人群,可以分为为健康老年人、半失能及失能老年人、失独老年人、高龄独居老年人、残疾老年人等不同人群提供服务的供给结构。在养老服务体系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养老主要靠政府,养老是政府主导的福利事业,从财政投入到建设、经营、管理都是政府包揽。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政府职能和公共服务定位发生重大变化,加之老龄化加剧和家庭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等情况,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需求出现社会化、多样化等特点,养老服务面临单靠政府包不起、单靠企业赔不起、单靠老百姓花不起的“三不起”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亟需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围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做文章。

    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这项改革对学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政府、企业、老年人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持、智力服务和技术保障,给学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新课题,会面临很多新任务、新情况,需要学会更多地关注现实问题,关注政府和市场的需求,加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力度。我觉得,在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学会学术研究的领域很广,可以作为的空间很大。

    一是在医养融合方面。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医养结合。随着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构建医养融合的养老新模式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我国对医养融合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有一些成效,但总体看还处于起步阶段。医养融合发展不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简单叠加,如何借助模式创新实现医疗与养老的深度对接?如何在机构设置、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范围等方面建立标准和规范?都需要做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学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团体,特别是拥有强大的老年学、老年医学的研究团队。研究医养融合模式,有着其他社会组织不可替代的优势,我们要抓住时机,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二是在智慧养老方面。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概念,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相结合迸发出了极大的生产力。互联网思维下,建设信息化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智慧养老是老龄工作的重点,各地政府也在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模式。但是,总的感觉还不够系统、深入。如何将老龄工作与现代化最新科技手段有效结合,整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平台,促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还有很多文章可做,需要做深入细致地研究和实践。昨天,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公司的张翔老师介绍了大数据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情况,帮助我们开拓了视野,很受启发。学会也正在创建老龄大数据研究中心,目的就是整合民政、卫计、人社等部门力量,聚合投资机构、老龄服务商、大数据企业等资源,推进实现数据开发共享。通过开发运用老龄大数据技术、产品和服务,更精准地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更清晰地引导养老产业发展,更有效地提高养老供需两端的配置效率。

    三是在发展养老产业方面。深化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既包括促进养老事业发展,也包括促进养老产业发展。发展养老产业是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方面和重要内容。当前,养老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产业政策碎片化,企业主体、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带有盲目性,市场体系不健全,老龄地产、旅游、产品、金融等产业、行业发展刚刚起步,其发展规律需要研究,相关法律、政策、措施等需要抓紧制定、出台,这方面学会有大量工作可做。

    四是在标准制定和评估认证上。制定标准,开展第三方评估认证,是学会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优势,也是向政府、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重要渠道。学会本身是一个智库,各分支机构有着各专业领域强大的专家资源,我们还有老龄智库专家委员会,有着一大批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学会制定的标准是有公信力的,学会作出的评估认证是中立公正的。在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我们要通过制定标准、进行评估认证,促进养老市场的规范化发展,提升养老服务、养老产品的品质,提高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绩效,为老龄事业产业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总之,学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把学会发展融入到老龄大格局中,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趋势和潮流,在改革中积极发挥学会的优势和作用,通过学会的积极作为,积极推进养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我国的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

    再次感谢专家论坛、基层工作论坛和分论坛的演讲专家和学者,感谢论文作者以及全体与会代表,对本次大会和论坛的支持和参与,2018年的工作计划要点和年会主题,我们会尽快确定下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