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会议
活动会议
学校养老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以及挑战——王建民博士
发布时间:2023-04-03
来源:养老人才
浏览:746

学校养老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以及挑战——王建民博士

 10-1.png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教授

民生福祉系主任 王建民 博士

 

养老理财是个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宽泛领域,但养老服务人才的范围就窄一些。养老服务人才通常指服务在一线的护工、护理员。目前,本科院校没有开设老年服务管理专业,只有高职院校和中职院校开设,高职院校是培养护工、护理员的重要场所。养老人才提到议事日程的一个大前提就是老龄化,有人说放开计划生育能缓解老龄化,实际上,如果研究一下老龄化内在的规律,会发现老龄化是不可逆的。

我在这里探讨一下经济发展阶段和老龄化之间内在的关联。把经济发展阶段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

1---农业经济

在农业经济下,谋生靠体力,家庭多愿意生男孩,养儿防老,这是过去养老的基本理念。因此家庭生孩子的愿望非常强烈,孩子出生率高,又因为技术比较落后,人的寿命较短,人口增长缓慢。

 

2---工业经济

在工业经济时代,谋生靠技能,生男生女都一样。靠子女来养老,家庭生孩子的欲望也比较强烈,孩子的出生数也比较高。随着技术进步,人的寿命延长,人口才出现快速的增长。因此,人口的增长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来完成。

 

3---知识经济

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谋生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靠知识。因此生不生孩子都一样,养老开始由家庭养老转向社会养老。家庭对生孩子的愿望不够强烈,出生率比较低,再加上人类寿命的延长,开始出现了老龄化的趋势,人口增长停滞。

在后知识经济时代,谋生靠智慧,人们结婚不结婚都一样,对年轻人来讲,结婚没有更多的吸引力,因此家庭的养老靠社会,家庭不愿意生孩子,出生率降低,加上人的生命的延长,人口出现负增长。

 

可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标志。

实际上,发达国家的老龄化都在工业化之后,但是我国的老龄化过程恰恰是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进行,由此派生出两个最基本的前提。

 

01未富先老

从政府的层面来讲,政策准备不足。比如说:谁来养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自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目前还没有清晰的政策。资金准备不足,谁出钱养老?现在养老界里面叫养老恐慌,老年人养不起老。谁去养老?是政府出钱,还是家庭出钱,还是老年人出钱?人才准备不足,谁为老年人服务?专业化的人才怎么培养,家庭里面子女怎么教育等。那么未富先老就出现。政府没钱、社会没钱、家庭没钱、老年人没钱。老年人口众多,老年人的有效需求不足。在与养老机构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养老机构免费提供给老年人的,老年人都要。凡是收费的项目,老年人都不买。也就是说,老年人的每种需求都有需求不足。在这种情况之下,养老事业发展的构成要素大概有这样几个方面:政府、社会、家庭、老人、机构、以及服务人才。从这六个方面可以看到,政府在应对老龄化方面还存在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社会在应对老龄化方面,确实是未富先老。

 

02供需结构失衡

家庭养老模式开始从家庭养老向居家养老转型。老年人基数大、增长快,有效需求不足,养老机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当中,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因此现在养老机构盈利的不多,亏损的不少,据调查,90%的养老机构是亏损状态。在养老服务人才方面,既缺乏技能型的养老服务人才,更缺乏管理型的养老服务人才。养老服务人才缺乏,能不能加快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这就要问一个问题,你愿意让你的孩子从事家政、养老服务之类的工作吗?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养老人才的短缺在短期内很难解决。养老人才在短期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供需结构的失衡。

从需求角度来说,养老机构需求量很大。民政局在2015年就做过统计,中国的养老人才大致需要1000万。到目前为止,这个数字只能增长,而且对养老服务人才要求很高,因为对人的服务,尤其对老年人服务要求很高。目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主流主体是40~50的人员,专业化人才较少。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现在养老机构对养老服务人才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我们做过调查,一般的养老机构给学生的待遇大概是四、五千块钱,在目前劳动力紧缺、其他岗位的速度逐渐增长的情况之下,这种待遇收入是留不住人才的。社会地位低下,劳动强度低下,这是需求方表现出的特点。

在供给方面,学校作为养老人才培养的供给方,最大的困难就是招生。曾经做过统计,2015年的时候,全国开办老年服务专业的高职院校86所。到2018年,开设老年服务专业的院校大幅增加,大概188所。但从招生的情况来看,非常不乐观。大量的学校招生处于个位数,招生好的学校也超不过100人。因此,虽然开设老年服务的学校大幅增加,但是招生人数的增长缓慢。不仅如此,学生毕业之后留在养老领域数量较少,流失率较高,这就是我们现在养老服务人才面对的现实。怎么解决问题?我想要靠以下这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是市场机制。市场整体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薪酬待遇是最有效的,也是最能吸引人才加入进来的办法。北京制定了养老服务人才岗位补贴的办法,叫入职补贴,主要是先入学后入职,将没有入学的学生培养成专业的入职人员。

二是政策引导。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制定激励的政策。

三是加强宣传。从社会的角度来说,要加强宣传,鼓励人民尊重劳动、尊重养老,养成爱老敬老的文化,弘扬爱老敬老的美德,吸引人员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当中来。


学校虽然办的很艰难,但很执着。从2009年招生开始,我们一直期待着为中国的养老事业做贡献,承担起为养老发展培养人才的这种责任和使命。培养人才,从做质量、做口碑、做品牌开始,重点做这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一条主线,就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我们从三个方面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第一,精选龙头企业来建立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这种校企合作的模式。第二,探索场景的长效机制,来实现双主体育人,包括教育部所提的现代学徒制、新型学徒制都是如此。第三,建立评估机制,来实现学生分层分位就业。

二是打造三个基础:第一,构建双师结构、专业结合的教学团队;第二,条块结合、医养结合,打破条块分割,形成体系化的实施系统。第三,构建“专业+付出”养老驿站的培养模式。这三个方面我们做的工作就是坚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人才培养的这样一种思路,共享教育资源。开展模块化、菜单式的课程体系,搭建“互联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平台,来与社会进行广泛的合作。

三是构建开放式、公益性的师资培训和社会培训。去年,面对同类院校,面对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和老师,我们开放了三十多场公益性的培训讲座,来提升同类院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人员的服务质量。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们的专业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在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比如老年服务管理专业,是教育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的主持单位,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也是国家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专业成员,是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示范点,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等等。但目前遇到的“招生难”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希望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委员会发挥更广泛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这个专业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