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北京首厚康健养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高俊松副总经理)
高质量发展如果离开了质量、如果不体现为货币价值的话,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人员的待遇低,如果将来不能够为这些人待遇提高做出一些贡献的话,那养老人才专业委员会存在的意义也会受到质疑。从十几年的实践角度来看,确实是存在这样的情况。
做养老事业十多年,涉及到土地、建筑、空间、资本、劳动力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土地越来越贵,房租也是越来越贵,资本也是越来越难以获得。当然,这里要说明一下,很多投资人发现投养老不赚钱,所以现在不太愿意投了。但是劳动力的工资,从相对速度的角度看,劳动力的成本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一个改善。为什么?因为空间和资本有多种应用,但是用于养老服务的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很窄。可能将来有一天经济发展,空间资本等更贵,其他产业更加吸引劳动力,养老服务产业可能变的更差。同时,我们的客户,老年人的生活成本由于其他方面的提高,也挤占了有限的养老金,真正能够拿来支付养老服务这部分资金是不是会越来越少?
前面有专家提到长期护理保险,我认为,在还没有退休的时候,这个保险不会有太大的作用。回过头来,我们要问另外一个问题,相对于快递小哥、网络直播、滴滴司机、网游陪练等新兴行业,我们一直在说缺养老服务人员。那是不是真的缺呢?市场既然这么缺,市场机制为什么一直没有调整过来。如果真的有那么多老人等待照料,不管是临床护理,还是送饭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都不愿意掏钱出来?如果是因为老人没有钱,我们也经常看到这些老人家,被骗子骗一次也能骗走不少钱,但是他们还是不愿意花钱去购买服务。从这点上看,养老人才的发展离不开人性的发展。所以我们现在能做什么?我觉得真的只能等,需要大家有耐心。
当然这种“等”不应该是消极的,而是有目标的,就是定价权的问题。只有掌握了真正的定价权才有话语权。各种学会、协会都有很多。一个委员会成立了以后,往往喜欢发布自己的标准、规范,有来自哪个高校的专家,著名医院的专家,所以强调最有专业性。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其实专业性并没有很大的意义。大家一方面强调自己的专业性,另外一方面强调标准化,为什么?因为都希望尽快推出几个证书。高速公路上还没几辆车,就要在路上先设几个卡子。从养老角度来讲,这条路本来就非常难走,就没人愿意走。路上没几个车,卡子也多了,收不上过路费。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企业关心的是什么?向日本学习怎么把护理动作做正确?这个阶段早就过了,因为我们都已经学了十多年了,中国制造都要2025了。我们关心什么?我们关心的是养老服务,临床护理究竟是70个动作还是75动作。张教授说70个动作,李教授说80个动作,后来说张教授、李教授都是不专业的,咱们国家能不能定下来?就是20个、70个、80个,直接定死了,以后就别变了。同时,一个动作经过培训,究竟花多长时间才能够把它完成?很多教材上面讲的,是真不好用,因为很不具体。我其实想知道,比如从床上把老人转移到轮椅上,是几个步骤?一个步骤花多少时间?这个步骤在北京有北京的价钱,在上海有上海的价钱,在河南有河南价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步,那真的就是做到位了。否则,现在的服务成本是不可测量的。
不要总想着去学习日本,日本是长期照护保险支付,凡是保险付费的服务都是没有效率的。咱们可以比较一下牙科,如果有高端商业保险,那什么服务都有。如果是自费,又是另外一回事。现在中国企业针对未富先老、支付能力等所有这些问题,我们企业呼吁各位专家,把工作真正能做细,做到可测量,做到能够持续供应,做到可以用货币表示。人才的质量体现为货币价值,才能够由企业买单,如果企业不买单,只不过又多了几篇论文,没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