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养老服务业快速迅猛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支撑的智慧养老产业正在迎来关键升级时刻,但值得注意的是,与之相匹配的行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行业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从业人员数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01智慧养老的发展趋势
1.服务产品人性化。我国养老行业服务老年人的重点大多数还停留在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物质生活需求上,对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尤其在满足老年人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价值方面比较缺乏。因此,未来智慧养老服务将更加人性化地关注老年人包括精神世界在内的各方面的需求。
2.健康管理线上线下相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服务老年人的形式也变得更为多元化。老年人对上门看诊、聊天以及护理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因此不仅可以提供一些实地的上门服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为老年人进行各种线上的服务,使线上服务的范围也更加多元化,如包括线上看诊、线上聊天等丰富老年人内心世界的服务。
3.医疗服务与养护服务结合。老年人在获取更好的医疗服务与养护服务之间时常不能很好地进行充分兼顾。因此,进一步统筹我国的医疗与养老服务,将两种服务资源进行更加高效的衔接,帮助老年人在获取更加有效的医疗资源的同时也能得到更加优质的康复以及生活护理甚至是一些临终关怀的照顾。医疗养护服务二者的有机结合也能够更好地促进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养老行业的发展。
02智慧养老人才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缺乏。养老机构智慧养老应用不畅主要原因是严重缺乏专业的智慧养老人才。智慧养老软件、系统加养老智能硬件碰上传统的老人群体,如何利用运营模式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考验着每个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人员,同样也考验着执行人员。目前养老运营机构招聘工作人员大部分为年纪偏大的女性和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中年女性的优点是服务意识很强,耐脏耐累,缺点是学习能力较弱,忘性大,由于她们吸收有限,导致在市场输出智慧养老内容时大打折扣。她们也不断受挫,导致最后能胜任下来的,所剩无几。
2.年轻人才流失率高。很多养老机构倾向于招聘和培养年轻人员负责智慧养老的具体运营事务,年轻人的优劣势与中年女性恰恰相反。他们对电子科技产品天生敏感,一点则通,学习能力较强,通过反复学习能快速掌握操作步骤,但是有部分人为老服务意识薄弱,要上门给老人做家务、助浴、陪聊等,很多年轻人是不愿意的。最终他们面对每天繁琐的为老服务和其他行业的诱惑,显得耐心不够,做不长久。但随着智慧养老行业的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多,智慧养老人才缺口较为明显。
3.智慧养老人才投入欠缺。智慧养老是一个新型的领域,虽然有不断推出的顶层政策,但当前大部分养老服务企业盈利状况不太理想,资金重点用于养老服务的基本开销,在智慧养老的探索和应用、聘请资深的智慧养老人才等方面投入还不够多。
03推动智慧养老人才发展
1.夯实智慧养老发展的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养老的基础设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建立高标准的智慧养老信息平台,平台可涵盖老年人基本信息、健康医疗档案、服务需求等各类数据,能够对数据传输、存储和统计进行统一处理,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支持企业研发适老化智慧养老产品,推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
2.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可通过成立智慧养老的专项工作机构,配备具有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和研究人员,制定智慧养老中长期发展规划,研究发布智慧养老发展政策,完善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从基础设施、财税金融、人力资源等方面着手,吸引激励企业、社会组织和机构投身于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中来。从智慧养老项目的规划、设计、建立、运营管理、评估等各个部分做好实施,切实做好制度保障。
3.注重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储备。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优秀管理团队,满足智慧养老对不同岗位和层次人才的需求。可通过政校企合作,加快培养智慧养老专业人才。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养老服务企业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政府和企业共同支持高校增加智慧养老服务专业或者是课程,打造智慧养老服务经验交流平台,学校教师、养老机构业务骨干从职业道德、技能提升、观念转变等方面进行交流分享,让更多的年轻人投身智慧养老事业中,努力使其成为主力军和中坚力量。
在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工具髙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信息和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养老天然带有新兴技术的烙印。智慧养老是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共同催生的产物,相关企业既承担着信息汇集与传播的功能又是技术支撑和应用的基础。妥善解决我国智慧养老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困难,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共同打造适应中国老龄社会发展、促进养老服务产品创新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