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德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23-03-31
来源:养老人才
浏览:741

德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德国早在1970年就呈现出老龄化的发展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婴儿潮伴随经济的发展,德国的生育率逐年下降,随着而来的是人口结构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德国人在短短几十年内建设起来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使老有所养在德国得以实现。

 

1.德国养老服务人才认证体系

德国养老服务人才认证主要有《养老护理员》和《养老运营管理师》两大部分。德国至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逐步形成了老年护理专科。与中国不同的是,在德国,老年护理人员是针对老年人和老年病患者的专业护理人员,并不是普通的护士。另一方面,德国也非常重视对老年人和老年病的科学研究,其中包括老年慢性病康复和老年护理医学等方面的研究。

 

2.德国护理职业的人才培养和认证

德国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即养老护理员,是在德国“双元制”体系下进行培训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要求参加培训的工作人员要通过两个场所的培训合格之后才能上岗工作。

德国老年护理专业通常是三年制,除“双元制”培养模式要求外,学校课程设置和实训教学安排也必须要求按照医院和养老机构的工作安排实行三班倒。健康和疾病护理以及儿童健康和疾病护理,通常由教学医院和职业学校合作培养护理人员,学生在校学习理论时也穿插进行模拟操作,再到医院里进行实际操作。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中,实习指导员相当于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体系中校外指导老师。德国实践教学部分的两个重要要素是:实习指导员和实习企业,这两者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德国对于实习指导员师资培养的要求有:连续两年从事一线护理工作的养老护理员,在完成370学时的理论和实践在职培训之后,通过相应的考试,取得实习指导员资格证。当养老机构拥有实习指导员师资时,该养老院才有可能被纳入,成为“双元制”实习企业。由此,保证了理论和实践环节质量评价的一致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德国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上的经验,制定适应中国养老服务人才的培训要求,开展多层次养老服务人才专业化培训,面向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护理人员和家庭照护者、养老服务志愿者等提供技术技能培训,实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与养老护理服务实践同步推进。

 

来源:养老人才